中華慈化亭同理心協會

基礎佛學課本回首頁/回上頁

第十二課 三十七道品

佛陀從四諦的道諦中,開示出三十七種修習基本聖道的法門,叫做三十七道品,
亦稱三十七菩提分法。這些都是修行而得正覺的不同項目,所以叫道品。
三十七道品,分七大類-

一.四念處
     身念處、受念處、心念處、法念處。念處是慧相應的念,重在觀慧。如觀身無實、
     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

二.四正勤
     是一切離惡行善的努力,通於三學,有普遍策發推動的力量,重在精進。

三.四神足
     是定,定為散亂所依止,稱為神足。雖是定,但由修發三摩地的主力
     有由欲,由勤,由心,由觀而不同,所以分為四神足。

四.五根
     信根、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由這五項修得堅定,能生聖道,
     為引發功德的根源,故名為根。

五.五力
     就是上面的五事,但已有降伏煩惱等力量,能入聖道所以叫力。

六.七覺支
      念覺支、擇法覺支、精進覺支、喜覺支、輕安覺支、定覺支、捨覺支。
      這是由迷入悟, 引發正覺的因素。

七.八正道
     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。

     解脫,涅槃,由修習八正道而成,所以佛說道諦,總是說八正道支。

     總之,道諦的三十七道品中-了生死苦即四念處理;由離貪愛而持戒生定,

     即四正勤、四神足;由定開發無漏真慧,即五根、五力、七覺支;
     從無漏慧具修戒定慧法滿足,即八正道。以下將此七大類分別敘述之。

四念處
眾生有四種顛倒妄見-緣身執實、緣受執樂、緣心執常、緣法執我,
因此煩惱重重,隨俗流轉。在三十七道品中,首要的道品,
即是對治此四顛倒妄見的四念處。簡述如下-
 
(一)身念處
      觀身無實-對治「緣身執實」的顛倒妄見。
     人的身體,是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物理、生理,因緣和合而有的,
     離開物理、生理的和合,它是不存在的話,它剎那變化,不可能永恆,
     會成為過去;故身體無實的話,如是的觀照,即會遠離對身體的妄執為實,
     與戀慕色相等煩惱,自可消除。
     

(二)受念處
      觀受是苦-對治「緣受執樂」的顛倒妄見。當與外交境接觸時,
      所領納稅的不論是苦樂、捨的感覺,在無常的法理看來,苦受固然是苦(即苦苦),
      而樂受以至於剎那無住,仍然是苦(即壞苦),捨受即不苦不樂的感覺,
      但因眾議員生外有生住滅異四處相遷流,內有意念諸想不斷,到底也是苦(即行苦)。
      故人生是苦,知苦由受而有,不貪欲樂,即不為境界所 轉移。

(三)心念處
      觀心無常-對治「緣心執常」的顛倒妄見。眾生的五蘊身心世界是因緣和合而有的,
      是無常的,會壞滅的,故心無實體,而且心的現象,念念生滅,剎那不住,
      不可執它為常,由觀心無常的慧力,能使心念遠離執常妄見的過患。

(四)法念處
      觀法無我-對治「緣法執我」的顛倒妄見。宇宙萬法,都是因緣互相依存,
      無自主自在之性,但眾生無知,妄執有我,有了我見,則有種植種偏執煩惱,
      故要求以無我的觀,消除執我的錯誤。

修此四念處,重大在智慧,以慧為體,慧之力能使-身、受、心、法四種觀法,
常住於正念的道中,故又名四念處。

四正勤

四正勤是正心勤力,斷惡修善的意思。修習這四種道法,應由意中決定,而斷行之,
又稱為四意斷。以能正斷懈怠,也叫做四正斷。於正策勵身語意中,以此最為殊勝,
故亦名為四正勝。

四正勤是將精進努力分為四項目

一.對已生的惡心惡行,急令斷除(斷斷)。

二.對未生的惡心惡行,勿令生起(律儀斷)。

三.對未生的善心善行,速令生起(隨護斷)。

四.對已生的善心善行,速令增長(修斷)。

四神足


前四念處是修智慧,四正勤是修精進。精進智慧增多,但定力弱少,所以必須修定。

四神足,原係四種禪定,是用四種定力攝心,使定慧均等,神力充沛,所願皆得,能如意開發,故又稱四如意足。

一.欲神足-是希慕欲樂。

二.勤神足-是精進無間。

三.心神足-是一心正念。

四.觀神足-是心不馳散。

五根

所謂根者,具有二義──
一、能持義,如樹有根,然後能持枝葉。
二、能生義,如樹有根,然後能生花果。

五根能持諸善法,能生諸善法,故亦名為根。
此五者為生聖道的根本──
一、信根─於諸法締理,信忍樂欲。
二、進根─信諸善法理,倍策精進。
三、念根─追念正道,不忘正法。
四、定根─攝心正道,相應不散。
五、慧根─以觀照慧,抉擇分明,思惟真理。

五力

五根五力,依程度深淺立名,若五根增長,則具大力用,能治五障,能破惡法,
故名為力。此五者是入聖道的主力──

一、信力─信根增上,故能破疑障。
二、進力─進根增上,故能破懈怠。
三、念力─念根增上,故能破昏忘。
四、定力─定根增上,故能破散亂。
五、慧力─慧根增上,故能破愚昧。

五根五力以信為始,以慧為終,顯示信心是以智慧為主。

七覺支

七覺支,又名七菩提分或七覺分。在三十七道品中獨得覺名,
正因前修四念處至五根五力時未覺,後修八正道時已覺,唯中間修此七覺分法,
是從迷而悟,由未覺而覺,故獨得覺名。

一、念覺支─正念正知憶持於法,時時不忘定慧均等。
二、擇法覺支─以智慧思惟簡擇法之真偽。
三、精進覺支─以勇猛心,力行正法。
四、喜覺支──心得善法,而生歡喜。
五、輕安覺支─斷除身心粗重煩惱,輕利安適。
六、定覺支──心唯一境,而不散亂。
七、捨覺支──捨諸謬妄,心住平等,更不追憶。

於此七法,念覺支常念定慧均等,不可廢退。若偏於慧,其心浮動時,
當用輕安、定、捨等三覺支適時抑制;若偏於定,其心昏沉時,
當用擇法、精進、喜等三覺支適時策勵。

此七覺支,可導向證智、等覺、涅槃等境界。

八正道

『正』是遠離偏邪,『道』指涅槃法門。八正道為聖者解脫的正軌,要求解脫,
 必須循此八正道實踐力行。

一、正 見
       即正確的知見,由聞四諦理,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,是無常苦、空、無我,
       而得正確深切的信解;並且理解佛法,以佛法為自己的見地。此是修行的攝導,
       正道的眼目,德行的根本。

二、正思惟
       又譯為正志或正欲。這是化正見為自己的理想,而立意去實現,
       是引發向解脫的真實欲求。

三、正 語
       即言語要端正,指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,及一切的愛語、法語,
       這是合法的語言文字。

四、正 業
       即正當的行為,只不殺、不盜、不淫,與一切合理的行動,這是合法的身業。

五、正 命
       即是保持聖潔的生命,要以合法生活的正當職業來維持此生命,
       不做不道德的行業,這是合理的經濟生活。

六、正精進
       即是離惡行善,勇猛精勤的努力。得正精進,則不從事於徒苦心身的苦行,
       或世俗信,及外道不究竟法。

七、正 念
       是對正見所確認,而正志立意求其實現的真理,繫念不忘的憶持現前,
       不使思想行為有錯誤。

八、正 定
       即一心專注,身心清淨,與念慧相應,到達入無漏定,而起現證無漏慧,
       便可斷煩惱、了生死,而得解脫。

以上八正道的修行,也是戒、定、慧三學的次第增進──正語、正業、正命是戒學;正念、正定、是定學;正見、正思惟是慧學;而以正精進為策勵三學的完成。這是成聖的正道,是能入於涅槃的唯一法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