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慈化亭同理心協會

般若經心得講記回首頁/回上頁

金剛般若波羅密經32-應化非真

三十二、應化非真

片葉人生,來去之相如浮雲,生與死原本是生活之中的一部分,故云:應化非真佛陀的應化身來人間開演道場(一大因緣)闡
明緣起無性的真理,諸法皆空的精神。

佛陀向普賢菩薩說:身心皆如幻,相為四大,心性為六塵,四大體各離,誰是和合者。

經文:須菩提!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衹世界七寶,持用布施。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菩提心者,持以此經,乃至
            四句偈等,受持、讀誦、為人演說,其福勝彼。云何為人演說?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何以故?一切有為法
            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

持經、受持、讀誦、為人演說的福德,勝過以無央數七寶布施的功德。
持經法為人演說,利益自己精進,甚至於利益別人。不同財施利益眾生。財利益眾生有時盡,法利益眾生解脫煩惱無盡。

解脫的法門:不在於有形相布施的德行,而在於自心與空相應。得到無罣?故的生活。(煩惱斷盡)

藉著財務布施,願大眾有機會與佛結緣。(金錢與服務)的精神佛陀強調:行布施不住相。就是要打破我相之執著。遠離物欲
人生的貪婪。(名、利、情)

所謂:為人演說,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?
不取於相:無彼此之分別。如如不動:圓融自在。
演說者:知世間依緣共生性,無我人生觀,不分彼此,法性圓融。
演說者:也陳述,世間是無常生滅。譬如:烽炮瞬間射出,最高者、最亮者也剎那墜地或暗淡。海水湧到腳邊,又會退去。
當事業最顛峰之時,突然中風倒下或心肌梗塞。當人生最得意時事務發生了。許多的現象無法描述,無常觀就是基於這種
事實。

所謂: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

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

1.世間是相對法都是虛幻不實。是亦夢、非亦夢,存在的現象,只是短暫性。可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卻活在夢中當它是情人,
   整天到晚抱著泡沫、朝露、閃電、影子,當無價之寶的執著,還為它心碎、流淚,甚至於不想活,諸位菩薩應當正視它
   世間的名、利、情,不要活在感性的世界裡輪轉。

2.世間是個圓相的真理,萬物人生活在圓相的時空,每個人的生活作息,概括在因緣生、因緣滅的法則,離不開諸行無常,
   諸法無我的圓相裡。那麼人與人的相處,何必排斥、諍論、殘殺等等行為。是為了利益生存的自私或是無知世間的剎那
   生滅。

3.「喜白頭人醉白頭扶」榮枯禍福都不再縈繞心頭,使人生境界豁達,找回失去的本性。

經文:佛說是經已,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,信受
奉行。

比丘:出家僧。 比丘尼:女乞士或尼姑。优婆塞:在家居士。 优婆夷:帶髮道姑。白衣。

信受奉行:信:相信。佛陀的教法。
依正法為燈(不離身心世間解脫為本)。認識自己的習性。
依己為燈(不能了自心,云何知正道)。
依了義經而修(合附於因緣真理)。因果法則。
受:領納在心,以空相應。正覺到潛伏於自己心中的佛性。
奉行:斷煩惱,了生死。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,我等與眾生,皆共成佛道

結論:徹底了解佛性圓覺。自然有根本(一切現象的所以然)。這個(根本)非佛創造,也非你知道法性,才有法性。

法性從無始?以來至無窮盡的未來,都存在的。但是我們從來不認識它。每日生活作息不離開它,可是我們卻迷失本性。
活在相用取捨價值觀。

是誰帶你來世間推磨?從無始之際一念無明而迷失本性,落入生死輪迴。根本原因再於迷失三種無明?
1.無始無明=眾生從本處在如來的圓覺。而不自覺本有佛性,所以是(迷)。
2.根本無明=根本就不了解一切現象所以然。才有渴愛與貪欲的習性。(起心動念)
3.一念無明=每一個人的行為動點,與法性不相應,故有因緣和合則生。

世尊說偈言:雖誦千章,不如一要,解一法句,行可得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