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慈化亭同理心協會

般若經心得講記回首頁/回上頁

金剛般若波羅密經31-知見不生

三十一、知見不生

透過意識為知 在眼識為見。
知見:本身對法一種嗜好的認知。是一種負擔。
不生:意識上不繫在知見的領域來判斷,作意。

全力專注金剛般若經,令其反覆而詳細讀誦,就勝過萬卷經書。而萬卷經書若不能入心性圓明,學經書無益。

現代修持者,大多數以佛學作學術研究,活在理論上而失去活在皆有的佛性圓覺。(深入探討自己的身心世間為本)。
(自己習性)心地不明,大道未徹與不看何異乎。再次強調: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。」世間:身心世界。了解自己身心世
間為本,才能契入身心世間的解脫。世間有許許多多的學者(研究佛學文字名相者)廣學諸知見,不識本真性與佛法越來越懸遠,以為他是教授學佛,(虛有其表)卻不知從自己修持學習。

經文:須菩提!若人言:佛說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。須菩提!於意云何?是人解我所說義不?不也。世尊!是人
           不解如來所說義。何以故?世尊說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。即非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,是名
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。須菩提!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一切法,應如是知,如是見,如是信解,
           不生法相。須菩提!所言法相者,如來說,即非法相,是名法相。


我見:自心起分別,對法曲解或錯誤的見解。
人見:彼此的觀念不同,引起諍論。
眾生見:抱持有法可得。
壽者見:執著生命的長短理念。

真知無知,無所不見,真見無閒,無所不見。執著知見是大妄念,不執著知見是以空相應。

知見的領域,都是緣起無性。空無所有。深明般若精神,這個知見的執著放下就心空及第皈。

所謂:一切法如是知,如是見,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?

佛陀以(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)來說明,引導眾生活在當下。世間一切法,如實知(幻化無實)如實見(生滅無常)如實信解(佛性
宗旨)。從此回皈一切現象的所以然。

一切現象的本身,都是生滅滅已,無智亦無得。佛法不是執著文字名相的知見,也不可捨棄文字名相的概念。文字名相是
一種傳法的工具(知法義的核心而產生自信力,精進力而契入內性的修持,進而以身心解脫為本(出世精神,後入世的事業)

發菩提心的菩薩?

捫心自問:對法的知見,對法的執著,對法的存疑,超脫了嗎?

對於無常的人生觀,是否接受嗎?為什麼人不得不生而生,不得不活而活,不得不死而死呢?

修行最難突破就是:我相與知見的執著。

所謂:所言法相,即非法相,是名法相?
能觀之心是因緣生,所觀之法是因緣生,能所觀者,終究無所得。
能觀之心與所觀之法,都是意識投影的反射,夢幻泡影。
「從本皆妄化作塵,落葉秋色皆因緣。迷惑之人以為有,追夢一場總是空」

人的一生,總有許多無奈,四大不調。其中之最,莫過於死亡。是誰的人生,是誰來負責,當你有生命時,好好得對待自
己,不要當欲望的奴隸,精進不怠對心性的修持而解脫煩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