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慈化亭同理心協會

般若經心得講記回首頁/回上頁

金剛般若波羅密經28-不受不貪

二十八、不受不貪

水流雖急境常靜:水流雖然急速,六根對境但不受影響。

花落紛飛亦自閒:花謝不斷心地保持不貪不執的平靜。

眾生對外在色聲香味觸法,無論是順境或逆境,都免不了存有愛憎之心。(受)的根本,未忘自我為本的緣故。

有我之故才有受,無我觀念則不受(受之我以空)。

凡夫之心皆有貪。貪求福德、名望、情欲等等欲望。(眾生最強烈的欲望,莫過於受到他人的認可與讚美。)

菩薩了悟依緣性,不受眾生回憒,不貪眾生的金錢。了解無我人生,順受因緣。

經文:須菩提!若菩薩已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,持用布施。若復有人,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。此菩薩勝前菩薩,
           所得功德。何以故?須菩提!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。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云何菩薩不受福德?須菩提!菩薩所作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福德,不應貪著是故說:不受福德。


菩薩以無量恒河沙七寶布施,若心著於布施之相,所得到福德雖多,卻有限。
菩薩了解一切法是虛妄無實,因緣生滅,而得成無我之忍,此功德勝前菩薩。

忍:有三種。經論云:發心信解名(信忍)。隨順空性而修行名(順忍)。通達諸法無生滅性名(無生忍)。

無生忍者:人生種種苦樂、順逆、善惡、是非、得失、毀譽,都離不開無生忍。甚至於概念中的時間與空間、長短、大小、
有無、迷悟、實相、法身、如來、阿羅漢、菩薩、眾生等六道,都是無生法忍。(主要是本身心理狀態,所持的生活態度)

龍樹菩薩說:非生、非不生、非共、非不共,名無生法忍。(苦心中,常得悅心之處)說明:苦中有樂,在樂中有苦,若能超
然於苦樂之外,便是無生法忍。
所謂:菩薩所作福德,不應貪著,是故,不受福德?

菩薩:觀一切有為有相之事,如水中之泡沫,知其不久。觀一切執愛執取之為,如夢幻之境,知其虛妄不實。故不受福德
隨順解脫。

世間的眾生,是榮華富貴為極美。菩薩視為大患,不但視富貴為大患,又是四大假合之身亦為大患,故不受福德。

福德最大意義?在於身口意三德。
1.淨化其心,先把自己建立於思想正知見,行為正當性。
2.相處的藝術,舞台人生互相尊重人格。
3.自我管理情緒,化掉內外六塵。
總而言之:當你可以活著心安而自在的時候,就是最大的福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