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般若波羅密經22-無法可得
二十二、無法可得
舞台的演義,如片葉人生,如浮雲之相,生死是表面的感受。
人生的過程,知而運用,不予所得。如諸法因緣生,因緣滅。無一法可得,才能建立方便法。
經文: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為無所得耶?佛言:如是如是!須菩提!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
,乃至無有少法可得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菩提性人人具足,如何得之?也無法可得,只是假借 一個名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已。
一切事物的特質,就是:(緣起、變化、空),當支持真理的因緣滅法,真理也隨著消失。何有可得。
世間的幻塵,可欲雖多,若能洞穿諸法空相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(所謂的(空),就是心路歷程的(悟)。不是百無所思
的消極,而是空下六塵執著,使自己活在當下生活,隨緣自在。
所謂:無有少法可得?
宇宙的微塵(物理現象),分析到極微時,只有電波。波相因子再解剖到最後,了無一物。這就是:微塵的特性。(物質)人的生
命如一部精密的電腦,靠著資訊的輸入,才有記憶程序。(感覺、情緒、思惟、行動、認知)的反應。一旦脫離五蘊的感應器
。請問----這個生命又是個什麼?還是了無一物。這就是:(精神領域)
六祖慧能有首偈言?「心迷法華轉,心悟轉法華,誦久非已明,反結仇家義,無念即正念,有念成邪念,有無俱不計長御
白牛車」。
說明:無論我們誦讀任何經典,都無所謂。只要正法要義的核心,重點必須抓住。心絕對不要執著有法可得的領域。不然
以經點結冤仇。學佛者:必須要覺醒(佛性宗旨與離相無住)。有念無念都是大妄念,只要以幻心離幻念,才能得到解脫,成
為駕御白牛車。(當一位逍遙者)
心迷:受到六塵的擺佈而無法自如。
心悟:從身心世間,實現法華(經心相應)自己就是一本經書。文字規範都從智慧而生。
無論自己誦讀多少經典,若不能經心相通,根本不來電(起不了作用)與不看者有何不同。
不執於正念,亦不拒於有念雜念,能夠無心、離相,就可以大自然共鳴,就是佛法的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