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慈化亭同理心協會

般若經心得講記回首頁/回上頁

金剛般若波羅密經21-非說所說

二十一、非說所說

佛法本無言(非說)言說皆非真。如來之說法,不過是解開眾人心中的疑惑與執著。實在也無所說。

佛法是很自然引導大眾往大自然的現象面去聆聽草木、山色、鳥語的世界,到處都是說法的嘴巴。

從萬物的角度與波長去看(正觀)它的實相面?
1.花開花謝,並非暫時性的無常它隱藏著永恒的法性。
2.蘭花的香味,是尊從它的法性而開放。
3.蟬的鳴聲越大聲,表示它的相應壽命要終結。
4.流水不說話,水中的石頭,濺起的浪花,就是水在說話。
5.昔日的寺院的建築,上端的屋角,倒掛的風鈴,受到東西南北的風吹拂,所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,就是風鈴在說法。

經文:須菩提!汝勿謂如來作是念:我當有所說法。莫作是念!何以故?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,不能解我所
           說故。須菩提!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爾時,慧命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!頗有眾生,於未來世,聞說
           是法,生信心不?佛言:須菩提!彼非眾生,非不眾生。何以故?須菩提!眾生、眾生者,如來說非眾生,是名
           眾生。


所謂:莫作是念?壽量品云:無始有語言,語言與法同在,語言即佛。(無始):沒有開始。(語言):意味著真理(生命力)。

所謂: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?
佛性離言絕思,法相自然也是言辭相寂滅。
真正的佛法,沒有文字名相可言。文字名相(非是法)(法)非文字名相。意味著超越人類的(思考與認識)。

言語名字不能深入核心,表達的涵意不一定通徹。

修行是超越言語的真理。真理與佛法常相左右。
譬如:(1)蘋果熟了,就會掉下來。
(2)太陽下山,天就黑暗了。
(3)嬰兒肚子餓了,就會哇哇大哭,媽媽就知道嬰兒肚子餓了。
(4)誰家的花木不逢春,誰家的佛子非第一。
(5)肉體的語言就是精神所在。
(6)風吹拂,捎來的信息,誰先知。

所謂: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?

學習沉默無聲,具有表達能力的語言。「有語中無語,無語中有語」!如大自然中的行雲與流水。

人的語言,妙在中節,不貴於多,一句能大悟,半句可通達。妙:不可思議。
所謂:慧命。凡是年歲者,又道德望重,智慧深徹,戒行淨者。

有一則典故?今日禪宗的形成是從拈花微笑,引發而成立。當時佛陀在靈鷲山法華經法會上,順手拿起一朵花轉來轉去,
一時大眾沉默,只有大迦葉臉上展露微笑。此時佛言:我已將法傳付於大迦葉。偈言:「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不立
文字,直接人心,教外別傳」。

所謂:正法眼藏。

人事物的展現,只要因緣具足,就會呈現於大眾的眼前,若因緣發生變化,必定隨時改變,它在每個人的眼睛都能親自目?
生滅無常的事實。

所謂:涅槃妙心。(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)
不是思想、意識分別,所能解譯的,不是語言可描述或筆墨來形容的。
1.當無事的時候去品嘗人生的寂靜,當作一杯清茶。不要把心當作欲望的工具,使心沒有休息的空間。
2.將心處在空閑處,沉澱片刻,會感到多麼地幸福可貴。
3.當處理煩雜事務之後,那種清涼、悅愉的感受。
4.內觀自心,是否煩惱止息了嗎?(解脫是性空,觀心是菩提)

所謂:實相無相。(如幻是菩提無取捨故)
1.所有現象從有的東西經由時間的洗禮成為不存在的東西。
2.與你朝夕相處的親人,有朝一日離開了世間。

所謂:不立文字。(名字性空,不可安立)
不立:不勉強性的設定。
文字:自然相。無需要透過文字,直接徹見世間的實相。

超越言語的層次。用心去體悟。文字不好無妨,人不可不做好。
所謂:直指人心。(語言是心的足音)

直接體驗內在的生滅無常。認識自己的本心。誠實或欺騙。

所謂:教外別傳。(伏心是道場,正觀諸法故)

內觀禪修,經由禪定(正思惟)緣起性空,而自我調御生活作息。思想行為。
總而言之:我所謂真正領悟(正法)就是洞見一切現象(緣起、變化、空)的實相。將煩惱的火焰熄滅,得到那種不能言喻的美
妙、喜悅、寧靜的空境(涅槃妙心)。是不受困任何事物取捨知見,生命光輝(實相無相)若有染污的意識是無法領會(微妙的法
門)。這種領悟並非文字名相或概念為主體(不立文字),必須超越數學理論,才可傳達的境界(教外別傳)心為法本。(以身心
為本的解脫法門。)

所謂:彼非眾生,非不眾生。眾生者,如來說非眾生,是名眾生?
佛陀強調:無我的精神。以及無彼此之分野。
眾生即是自己。不見己身以外另有眾生可度。

眾生所生的道場(知)了解無我因緣故(和合之相)。
若是心中有彼此思想。我已證道,彼未領悟,此皆有(我相)。取捨之心未棄,皆有(人相)。此心不亡,就執著身見(眾生相)

佛言:一切眾生皆是執著身見,無始妄流輪轉,未除四種相,不得成菩提。(身見:對生命的執著)

人的見聞覺知,聰明、濬智,即如利刃之鋒芒,若不磨治,必有自盈自滿之失。既有自盈自滿,即生貢高、我慢,雖心不
起我相,行為舉動自生我相,彼此之分。(自私行為,行事以自我為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