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般若波羅密經17-究竟無我
十七、究竟無我
凡是存在相,必是緣起,若是緣起即無有我者。何得有我所?身體是四大和合之相,心是根塵識相緣展現出來幻影。
凡是與我有關係的事物,終究無我。
經文: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,善男子,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
佛告須菩提: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:我應滅度一切眾生,滅度一切眾生
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,何以故?須菩提!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
菩提心:本來眾生具足的覺性,只是眾生一時黑雲蔽日,被迷惑。終究我們還是要皈去寧靜的自性。沒有紛擾、執著、對
立的精神領域。眾生是誰?(自己)。滅度是誰?自己的煩惱、妄想、取捨、貪瞋、嫉妒等等。直到完全斷滅。
我們的一生最大的負擔是誰?(自己)。若能放下自我的思惟,你會感應到解脫自在人生。(心無罣?故)
發出離心的菩薩:從本身自覺體驗五蘊皆空的實相。生命的活動,都是以(識)來主導。一切法都是以(識)關係而存在,以(心
意識)為導向。心意識的對象就是六塵。跟著六塵起舞。當對象(六塵)的概念止息,語言的對象是不存在的。(概念或語言)
是生滅的世間。心意識也是生滅的世間。那何必應住什麼?又何必降伏什麼?放下一切的執著,當下正得無量壽佛。
佛陀問阿難尊者:心在哪裡?是在內、在外、在中間。如心其然。
如心其然的意思!明有存在,遍尋無心。若被六境影響,心就呈現了。
自無始以來,生命中有個東西,就是攀緣六塵心在作弄。佛最主要就是滅度眾緣所生的妄想心、執著心、渴愛心、瞋恨心
等等所有攀緣的心。
所謂: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、即非菩薩?
菩薩的精神:就是澈底了解,凡所有一切相皆是虛妄。為什麼是虛妄?一切相在無常摧殘下成為空的實相。放下(我、我所
有)的虛妄,才能昇華為覺有情。
若離執四相,修一切善法,解脫可期待。
則非菩薩的說明?
凡一切為我的思惟的動作,就是(我相)。內容包含的,自私、權利的傲慢。以為是的思惟。
人與人的諍論、誹謗、生氣皆有個對象即(人相)。
對於取捨之物,皆不爽,即是(眾生相)。
而眾生受到時間的約束,即成為(壽者相)。
總而言之,若不予棄除四相,雖潛心修持精進,還是難免陷入我人之見,自以為開悟,而以救世主自居的傲慢。
經文:所以者何?須菩提!實無有法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
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不也。世尊!如我解佛所說義,佛於然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佛言:如是!如是!須菩提!實無有法,如來得阿耨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
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: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,以實無有法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故然
登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: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,若有人言:如來
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須菩提!實無有法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
提,於是中無實無虛。是故如來說一切法,皆是佛法。須菩提!所言一切法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
釋迦:能仁之意。牟尼:寂默之意。
世尊於然燈佛作譬如?然燈的大意?就是(定)與(慧)。然燈是(光)的本體,光是它的作用。若無(定),(慧)體不能映照。
定慧等持即是戒(清靜光體)
世間一切現象,是因與緣而展現。展現的過程是無所住以及無所得(剎那性的生滅)而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佛說一切法,無非度我一切的執著心、攀緣心,取捨心等。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。
如來者,諸法如義?(如而不生,來而不滅)不生不滅的法性。也就是說:法爾如是。自然中自然相!自然有根本。
圓覺經所云:圓滿菩提性,無智亦無得。一切幻化相,皆生如來圓覺心。所謂的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金剛般若經的精神:沒有現象的實體。不管任何法都是空無自性。所謂的(空)。本自體也是空。(觀空亦空,空無所空)
經文:須菩提!譬如人身長大。須菩提言:世尊!如來說人身長大,即為非大身,是名大身。須菩提!菩薩亦如是。若作
是言: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。則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須菩提!實無有法,名為菩薩。是故佛說:一切法無我、無
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。須菩提!若菩薩作是言:我當莊嚴佛土。是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如來說莊嚴佛土者。
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。須菩提!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
所謂:大身。指法性或精神。是不生不滅的。
若是指法相高大的人為大身,是生滅無常的。
所謂:實無有法名為菩薩?菩薩是利益眾人之事而所稱呼。
菩薩之天性是隨順道場化度有緣人。如果心念執著有滅度眾生,便有我人之相的觀念。
所謂:一切法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?一切法的本質是(緣生緣滅)。一切法的實相是(水中月)幻化無實。
世尊時常提醒,諸菩薩,不要執著一切法。一切法是緣生緣滅相。是沒有一個自我的永恒性。
雜阿含經270經云:無常想者,建立無我想,心離我慢,順得涅槃。
無常前提之下,所有一切法皆人空、法空,畢竟空寂。(無我人等四相)
無常不是說說而已。或是知識上的接受,更不是皈依佛教而認同它。每一個人都要很嚴肅地去正視它(無常)直接去體證無常
,這對心的平靜,是非常重要。
無常力是超越一切現象,是獨立於信仰之外的。宇宙萬物的摧毀,就是(無常)。
從內觀禪修真正體驗無常生滅的人,才能覺醒虛幻的自我人生,建立解脫之門,順得涅槃。
佛在法句經告示蓮華:人有四事,不可恃怙?少壯會當皈老。強健會當皈死。六親聚歡樂,會當別離。財寶積聚要當分散。
所謂:如來說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?
沒有能莊嚴者,以及能莊嚴的法。所謂的莊嚴是(了無實性的),只是假借一個莊嚴之名而已。
莊嚴佛土者:即是自然中自然相。(純樸)沒有人為的造景,才是莊嚴。
所謂: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,真是菩薩?
1.遠離虛幻的自我執著,正是菩薩。
人的生命,只是肉體與精神的結合,互為依存,相依身心世間。若是肉體與精神的離散、風化,生命結束了。脫離五蘊
的感應器。還有一個自我本體存在嗎?結束的生命體將它火化,請問......火化屍體的煙,會飛向何方?東西南北那個方向
呢?我們的生命從那裡來,死後又前往何處?文殊說:來無來相,去無去相。
2.我們的想法,自認可依賴,可修持正果這具身體(生命)。只是工具而已?解脫煩惱束縛的工具是生滅相。所以沒有現象的
實體,也沒有現象的解脫。覺悟人生的智慧,也只是一種過程,一種虛妄的工具。般若心經云:照見五蘊皆空,無智亦無
得,以無所得故,菩堤薩埵。
菩薩之法行,沒有親正束,不分貴賤,一視同仁,普物無我之道真是菩薩。
3.世尊談(空)(無我),目的在引導諸菩薩,正觀,緣起無性的真相。如同一池深水,日夜蒸發,逐漸枯竭。生命消失的實相
吧?
4.人一生下來就是日日的死,這就是人生。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長或短。以時間的長短來計算生命的意義是可笑的。生命的
價值也不是享壽的長短來決定,是由本身的使命的認知與實踐來決定。願我們活得灑脫的人生。